平凡的一天


  中新苏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(下称“混凝土公司”)是江苏农垦集团南通有限公司控股的下属公司。混凝土公司的搅拌楼位于生产一线,是生产的核心环节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搅拌楼工作人员的生活,体验一下他们忙碌而充实的一天。

  通宵达旦的操作工

  凌晨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候,现在,外面的气温是-4℃。早上5点钟,外面一片漆黑,顾庆庆就从床上爬起来了。为了不打扰到正在熟睡的家人,他迅速地洗漱一下就出门了。在镇上吃完一碗鸡蛋面,就立刻赶到公司。

  “一碗面很暖和,又顶饿。最关键是吃起来快,我6点前就要赶到搅拌楼上班。不能耽搁。”顾庆庆是中新苏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搅拌楼的一名操作工。

  就这样,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在开始生产之前,他得先到调度室领取一天的任务单,打开搅拌楼的空压机,打开电脑,检查搅拌楼的各个仪器是否运转正常。准备工作做好后,过了一会儿,搅拌楼的电话响了。

  “星苏花园二期9号楼7层顶板,发3车。”电话那头传来了调度的声音。

  挂断电话,顾庆庆将发料安排告诉了当班试验员王晓峰。王晓峰调整配合比后,顾庆庆熟练地操作电脑开始发料。原材料称量、传送、搅拌之后,合格的混凝土成品从卸料口倾泄而入99号搅拌车。

  操作工是混凝土生产最一线的员工,工作强度不算大,但是工作比较枯燥,而且工作时间很长,经常要通宵。因此,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。

  “这工作只有我们年轻人能做,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肯定受不了。这里灰尘很重,而且噪音大。活儿比较多,有时还得通宵工作,到了晚上12点过后,真的很难熬。我们只能在发料间隙,抽空趴在桌子上小眯一会儿。”

  凌晨四点,终于发完最后一车混凝土。顾庆庆说,“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后,最享受的事就是,回家洗个澡,躺在床上,一觉睡到吃晚饭。”

  忙碌的当班试验员

  如果说混凝土试验中心最忙的地方在搅拌楼,那么搅拌楼最忙的人应该就是当班试验员了。

  天刚蒙蒙亮,混凝土公司的当班试验员王晓峰就来到了堆场取样,检测黄砂、石子的含水率、含泥率。

  “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准备工作。尤其是黄砂的含水率,对生产的混凝土的流动性影响特别大。我们根据每天的检测结果,调整生产用水量,确保成品合格。”王晓峰说。

  在接到调度员的发料通知后,王晓峰要按照不同的工地、不同的部位的不同要求,调整配合比。比如,路面工程需要增加大石子用量;斜屋面需要用料坍落度小;高层柱子需要流动性大的混凝土。此外,他还得仔细填写好每一份“配比调整通知书”。

  在公司开展“混凝土优化配比竞赛”后,王晓峰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,还得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,通过配比调整,为公司节约成本。半年下来,粗略估计,试验室已经为公司节约原材料70多万元。

  在接到施工工地需要留样的通知后,他立刻赶到搅拌车下面取样。卸料的时候,经常会溅了一身的水泥污点。“在搅拌楼工作有个好处,不用破费买好衣服穿。哈哈。因为,一天下来,我们的衣服上会都是水泥斑点。”王晓峰调侃地说。

  在搅拌楼出现突发生产故障,如斜皮带停止运行、过渡舱漏料或者堵塞,他就得立刻联系机修工,协助他们迅速抢修,保证生产进度。“不说其他的,一会儿调配比,一会儿取样,一会儿修机器……一天下来,上下搅拌楼就得二三十次。”王晓峰说。

  这就是搅拌楼上的一天,操作工和当班试验员其实也是很多生产一线员工的缩影。他们像螺丝钉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,用辛勤的劳动保障生产线的高效率运转。正如雷锋同志所说:“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,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。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结和固定,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,才能运转自如,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,螺丝钉虽小,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,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。”